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红色海陆丰 > 农民运动选集 > 彭湃与方志敏农民运动思想研究

彭湃与方志敏农民运动思想研究

27 2024-08

10:05

分享
来源:文献资料作者:

彭湃与方志敏农民运动思想研究

何智能

彭湃与方志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相关研究较多,而方志敏农民运动思想相关研究较少。对比研究两人的农民运动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民运动思想的理解。

彭湃(1896年10月22日至1929年8月30日),广东海丰人,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化名王子安、孟安等。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至1935年8月6日),江西弋阳人,乳名正鹄,原名方远正,化名汪祖海、李祥松等。大革命时期,二人分别领导了广东和江西的农民运动。

彭湃作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的领袖,领导了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牺牲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其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一、彭湃与方志敏的革命情谊

彭湃与方志敏的革命友谊是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中建立起来的。1926年4月,方志敏代表江西出席在广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农民代表大会,见到了毛泽东、彭湃等,这是农运领袖们的第一次历史性相遇。同年5月1日,方志敏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民革命运动' 便是一个伟大的农民解放运动”,“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运动中是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农民运动问题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根本问题”。在会上,方志敏与彭湃交流农民运动情况。他说:“我从彭湃同志的谈话、演说、报告中,学到了许多农民运动的方法。”在广东历时一个月,感到很振奋,决心回江西大大地做一番运动.

1927年3月30日,彭湃与方志敏一同出席粤、湘、赣、鄂农民协会代表和河南农民自卫军代表联席会议,两人都当选为执行委员,彭湃任秘书长。

彭湃与方志敏都很支持毛泽东的工作,毛泽东也高度赞扬了彭湃与方志敏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分析“五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时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苗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义中提到了“朱毛式”“方忐志敏式”“贺龙式”等斗争形势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36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1927年春,我在武汉召开土地问题会议上,提出重新分配土地的建议,彭湃、方志敏等同志完全站在我一边,支持这一建议。”

彭湃与方志敏志同道合,1927年6月,彭湃做了方志敏和缪敏的证婚人,并用:“拥护中央政策,方缪双方奋斗到底;努力加紧下层工作,准备流血牺牲”赠予这对情比金坚的革命夫妇。1935年3月,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彭湃同志是广东农民群众有威信的一个领袖,他于1929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屠杀了!他的名字,是永远在中国革命史上辉耀着。广东的农民群众,也永远不会忘记当日领导他们向地主斗争的领袖! ”

二、彭湃与方志敏农运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影响

彭湃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县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他在《海丰农民运动》中写道:“彭家每年收入约千余石租,被统辖的农民不下千五百人。”彭家虽富有,但无权势,因而政治上也常受官府压迫。彭湃幼年丧父,受母亲影响比较大。彭母周凤本出身贫寒,常跟他讲穷苦人家入不敷出、食不果腹的悲惨境遇,使得他从小便同情劳动人民,喜欢和穷人家的孩子一起玩。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彭湃逐渐认识到:官僚、绅士和田主就好比猫,农民就是怕猫的老鼠,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农民饱受压迫和剥削,迫于生计租种地主高额地租的土地,还要忍受“下三盖”(农民交租时,农民用斗盖盖三下压实)、 “火头鸡鸭”(地主收租时,农民上贡鸡和鸭)、:“升租吊田”等形式的压榨。“少数特权阶级田园阡陌,危楼大厦,贫者无立锥之土。”正如《农民兄弟真凄惨》中所描写的那样:“山歌一唱闹嚷嚷,农民兄弟真凄凉!早晨食碗番薯粥。半饥半饱饿断肠,住间厝仔无有梁。搭起两间草寮屋,七穿八漏透月光。”彭湃认为,农民在此层层压迫之下,无非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革命,一条便是死,如果不革命便只有死了。

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男女老少,共三十余口,经济地位是足以自给的中农。我家种田二百余亩,有百余亩是向着地主租来种的,每年要向地主釜租二白余石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方家男人都只准到私塾读三年书,即出来种田。”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方志敏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民群众受剥削压迫、终年辛勤劳作却不得温饱的痛苦有更深厚的了解,萌生“如何使太富者小康,赤贫者不贫”的均贫富思想。方志敏认为,土地日益集中于少数地主的手里,工农群众少地或无地,加之帝国主义对农村的侵略,农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甚至不能生存。农民非常“俭朴”,一件棉袄穿十几年不换,破了就补,补上加补 孙子身上穿的棉袄,是祖父娶祖母时缝的;祖母陪嫁的被窝,仍归铺在孙媳妇的床上;热天打赤膊种田为省下一两件单衣;一小块猪油可以涂几十回锅(在锅内涂一圈就铲上来,即放菜下去);晚上不点灯,宁愿黑揍;生病不吃药,有病就 挨.没病就理……弋阳地区也有类似于海丰“火头鸡“的“押租饭”和“请租饭”,即是佃户每年要诸地主吃饭,这餐饭一定要杀鸡,煴蹄包,弄店菜,买美酒,办得很休面好吃,否则,地主发了(脾)气,就要起田给别人去种。因此,年轻的方志敏发出歇斯底里的呐喊:“黑暗的九区!黑暗的弋阳!黑暗的中国!”方志敏每年暑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村中如此情形,心里总感到难过,合得(应该)将它改变一下就好。

(二)教育背景影响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他们作用为重要……和农民阶级建立了血肉联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授吕西安.比昂科也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农民绝不可能孕育出革命思想。诚如政治学者邹说所提出的:共产党知识分子……完全改变了政治运动和政治参与的格式,导致其终的胜利。

1901年,年仅5岁的彭湃进入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7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老师经常讲述文天祥、林则徐、洪秀全等人的故事,在年幼的彭湃心里埋下革命的种子。1909年(13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成绩一直很好。1913年(17岁)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好谈论时事并参加社会活动。1916年(20岁)5月,彭湃等为反对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举行反日爱国的示威游行。1918 年(22岁)9月,彭湃考入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3岁)9月,加入“建设者同盟”,当众许多会员是农民运动的健将。不久后又加入“劳动者同情会”,并发起“赤心社”,慢慢学习、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彭湃把马克思主义比喻一间暗房突然打开天窗,撒满房间的阳光。

1907年,8岁的方志敏入湖塘私塾发蒙,师从邻县德兴来的吴先生。方志敏自幼就聪慧,其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叙》中写道“我的天资,比较我的兄弟们都聪明-点。我在启蒙那一年所读的书,就比同塾儿童三年读的书还更多。”入私塾第三年,60多岁的严老先生被请来村里教书。严老先生教了方志敏半年书,发现方志敏天资超人,认真培养,将来一定会成为-个了不起的人。1910年(11岁)失学在家,其因有二:-是连年大旱,湖塘私塾闭治:二是按方氏祖规,各辈人的男性,每人只准到私塾读三年。1916年(17岁)秋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学费主要由湖塘方氏祠堂的学谷支付,并开始用学名方志敏。在这里,方志敏师从俞谟,并深受南宋爱国诗人谢叠山影响;在这里,方志敏、邵式平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在这里,方志敏成了“黑暗的憎恶者,光明的渴求者”,并组织领导了九区青年社同劣绅官僚斗争,虽然终斗争失败,但是方志敏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投身反帝爱国运动。“给了我们一些斗争认识.提醒我们,不去团结群众.斗争是不会成功的,鼓励了我们到群众中的意志。 同肘因为这社的影响,也为革命栽培了一些种子。”“在1918年,全国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所提出的亡国的二十一条的运动。爱国运动波及到弋阳时,方是国的一分子……真愿意与日本偕亡!”在实业救国的思想下,1919年(20岁)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偏僻的村坞,这无异于考中了已经逝去的的王期时代的“秀才”,而且在祖辈务农的方家,他是第一回。1921年(22岁)方志敏报考到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转而到南京、上海等地做革命实际工作。

三、彭湃与方志敏的农运实践

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涌现出许多农民运动领袖,如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江西的方志敏、广西的韦拔群等,他们积极宣传农运思想,领导农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土地斗争画卷。

彭湃与方志敏都非常重视农民运动,相继创建粤赣两省农民协会,农会力量由弱小到强大。彭湃于1921年留学回到广州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4月(存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创办《赤心周刊》,演讲、游行示威,为工农群众讲话和做事,却没有人支持他。于是“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1922年6月不顾家庭和社会的反对,毅然决然投身农民运动。他摘下帽子戴上斗笠,脱掉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光着脚,用当地语言和农民亲切交谈,宣传地主如何剥削农民。1922年7月组建“六人农会”,六人骨干分散宣传、发动农民加入农会,1922年10月成立赤山约农会,并由赤山约到平岗约、银溪约等发展。1923年元旦,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县总农会,7月改组为广东省农会。1926年4月,全省66个县建有农民协会,共有会员62万余人,成为全国农运中心。

方志敏于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 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生命史上一件可纪念的事!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并参与创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同年4月秘密组建国民党江西临时省党部,5月与赵醒侬、邓鹤鸣-起创中共南昌支部。同年夏秋筹建和创办黎明中学、旭光义务小学,旭光义务小学白天给失学儿童上课,晚上给农民上课.成为“贫民夜校”。夜校宣传农运思想,讲解革命成功穷人有饭吃、有衣穿,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等。1924年11月,方志敏与赵醒侬一起,在南昌市北郊赣江沙洲上的滩子头、塔下头等村开展农运工作,1925年创建江西第一个农民协会一扬子洲农民协会。1927年7月,江西省有70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共有会员60余万人,农运规模位居全国第四。 

四、彭湃与方志敏农运思想比较

在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问题,彭湃与方志敏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民运动思想。

(一)农民革命性的问题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共产党人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工作重心放在城市的工人运动上,而彭湃、方志敏等-开始就把目光放在农民身上。虽然陈独秀早在1923年底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提出:催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但农民占全人口之大半数……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但是又指出中国秘散漫、文化低、安分守己、“畏难苟安”,“难以加人革命运动”等。1923年底,张国焘在《知识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及其责任》中也指出:”中国农民比较安逸,对政治不感兴趣。”马克思主义认为:农民由于分散经营,自由散漫,就好像一袋马铃薯,独立存在。他们失掉尊严的、停滞的、苟安的生活。“彭湃与方志敏是较早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并宣传发动农民运动的共产党人。彭湃指出:“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即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不占有土地,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因而农民起来革命是必然的,他们是革命的伟大力量。中国革命若得不到农民参加,断不能成功;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广大农民得着了土地,从根本上动摇了旧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根基。方志敏指出:“中国之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即农民运动所以占中国国民革命中极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国尚在农业经济时代,农民生产占全生产百分之九十,其人数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故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农民苟得解放,即国民革命大部之完成。

(二)培训农运干部的问题

在大革命时期,彭湃是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的导师,彭湃与方志敏都深刻地认识到农运干部对农民运动兴起、发展的重要性,都非常重视培训农运干部。从彭湃领导海丰农民运动兴起的过程可以看到,农运干部张妈安林沛等农运骨干积极宣传农运,对推动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彭湃于1924年4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重视培训农运干部,倡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第一届农讲所主任。彭湃在百忙之中抽空给学员讲课,传授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经验。

方志敏也非常注重培养农运干部。1925年7月4日,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黎明中学召开,方志敏等七人当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三个月后,方志敏派淦克合(鹤)、许鸿、曾文甫、刘越去广州农讲所参加的由彭湃主持的第五届农讲所学习,1926年5-10月,第六届广州农讲所由毛泽东主办,应全国农运之要求,集20省区之学生共327人,是农讲所开办以来规模,培训时间长的一次。方志敏任汪辰、丘倜、舒国藩、黄镇中、陈奇涵等23名学员(不包括萍乡市的谢怀德、袁德生、王星共、孔原,当时是因为属湘区中共党组织管辖)去参加学习。方志敏多次参加全国农民代表大会,向毛泽东、彭湃等农运领袖学习了很多农民运动的方法。

1927年1月和4月,方志敏两次在南昌系马桩第二中学举办短期农民训练班,1月的学员100余人,4月的学员400余人。方志敏亲自授课,并聘请时任南昌市公安号局长的朱德来训练班讲军事课。学员学成后以特派员身份返回各县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3月,江西省农民协会成立不久,方志敏派149名赣籍学员赴武汉中央农讲所学习。在江西省农协机关接见回南昌的武昌农讲所部分赣籍学员,他高兴地对舒国藩说:“好得很!你带来来了一百多枚炸弹,我们要把封建势力所封冻的江西农村炸开。”

(三)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

彭湃与方志敏都非常重视建立农民武装以为捍卫农民自身权益。

彭湃较早的在农运实践中认识到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彭湃提出:“农民必须有了武装,然后革命才能成功。”1924年12月5日,彭湃在关于广宁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写给中共广东区委的补充报告中说:“农民总是向我们的宣传鼓动员指出,光有宣传鼓动而无武器什么也干不成。”并指出:“广宁、花县及其他地区近发生的事件再次证明一不建立农民的武装队伍,不把好的武器发给他们,我们的工作就得不到必要的结果。从我抵达广州的第-天起我就对此深信不疑,而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彭湃积极组建农民自卫军,在廖仲恺的支持下,参与创建了广东省农民自卫军,并任团长。任第一届农讲所主任期间,给农讲所学员都安排了军事课,并在黄埔军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严格军事训练。军事训练项目包括射击、刺杀等。彭湃在武装斗争中初步提出武装斗争的原则。例如,“用群众作战方法来消灭敌人”,“建立革命根据地”,“诱敌深入”,“乘虚击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敌人”等。

大革命时期,方志敏反复强调:“要是农民能够打倒土豪劣绅,各地农民就一定要武装起来”,“被压迫的工农群众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就没有一切”,“用武力暴动的手段夺取政权的重要”,“农民要不再受重利的剥削,不再交捐税给国民党,就要实行武装暴动,就要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自己的红军”。早在北伐军进入江西之前,方志敏就开始着手建立家乡的农民武装,这就是“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1927年3月中旬,方志敏对万年县农会负责人胡完生说:“县农民协会成立了,一定要有武器,以便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你们可以直接找县长要枪。”同年4月中旬对省农会常委丘倜说,“我们有了自卫军,随时可以去打击敌人,而且很快见效。今后各级农协条件成熟都要建立农民自卫军,没有枪,梭镖也好。”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反思道:“他们有军队有枪,我们不要军队不要枪。假若我在省农协工作时;中央指示要组织军队,那江西八十一县,每县组织一营农民自卫军,是很不难的;有了八十一营农民自卫军,朱培德敢欢送我们出境?不要武力,并自动解除武装……是这次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方志敏的武装斗争思想同1927年5月共产国际指示“动员两万左右的党员,加上湖南、湖北约五万的革命工农,编成几个新军,用军官学校的学生来充当指挥人员,组织(目前还不迟)一支可靠的军队,否则就不能保证不失败”是一致的。

(四)关于工农联盟的问题

以彭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工农联盟问题的认识是在农民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工人和农民都属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同“富者”对立,这是工农联盟的基础。面对强大的敌人,工人和农民单独斗争很难取得胜利,欧洲工人运动和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点。早在1922年,彭湃在演讲中就把工人和农民比作兄弟,尽管那时候演讲效果并不好,很少有人支持他,他仍然信心十足、饱含激慎彭湃认为:“要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协力推倒国际资本家,以完成无产阶级的解放。因此.彭湃虽然是农民运动大王,但是也做了很多工人工作,发动海陆丰农民积极声援省港工人大罢工并拉拢-部分工人参加工会组织。

彭湃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是在从事农民运动和工人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成熟的。他的《在省港罢工工人代表第八次大会上的报告》和《雇农工作大纲》中说明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工人想革命成功,不可忽视农民,这已经成为铁律。他们应该相互配合,互相团结,然后彻底革命才能成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海陆丰等地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一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927年6月,在方志敏的指示下,弋阳、横峰两县农民相继武装暴动,并攻克县城,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写道:“自我到横峰开始工作至暴动之日,共只有二十五天,暴动的范围,却占了横峰全县的一半地区,参加暴动的群众有五万余人,这可见工农群众要求革命的迫切。”

以身殉国,光耀千秋。1929年8月2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委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等人被捕。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湃的生活路,通通为湃自己塞尽了,湃的生活,终是苦罢了”,“愿消天下苍生苦,尽入尧云舜日中”,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彭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蔓草他年收拾净,江山栽遍自由花”,彭湃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就可以过着和苏俄一样幸福的生活。”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1934年10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部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十军团。1935年1月29日,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在玉山县怀玉山区被捕。1935年8月6日在南昌市下沙窝英勇就义,年仅36岁。“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方志敏预言:“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2009年9月10日,彭湃和方志敏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英雄人物”。2019是彭湃同志牺牲90周年和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两位先烈。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方志敏研究中心)

cache
Processed in 0.009630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