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红色海陆丰 > 农民运动选集 > 彭湃农民动员方式、特征与现实价值探微

彭湃农民动员方式、特征与现实价值探微

26 2024-07

10:05

分享
来源:文献资料作者:

彭湃农民动员方式、特征与现实价值探微

——兼论如何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

朱小可  戴艺

革命动员是一种战争艺术,是革命成功之关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何在广大农村对农民群众进行革命动员是中国共产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他背叛家庭所属的阶级,抛弃宽厚优裕的生活,投身革命,以农民姿态扎进农村、贴近农民、了解农民,通过对乡村社会现状和农民现实情况的考量和把握,为如何动员革命力量树立了典范,这对于新时代如何更好开展群众工作有着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一、彭湃群众动员方式

(一)疏导与启发相结合

开展动员工作,要以说服教育为主,明了方向,积极疏导,启发自觉,从提高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基于封建势力的长期经济压榨和政治压迫,农民对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境遇总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对于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争取自身应有的政治经济权益,是绝不敢想象的事。比如,有些年纪较大的农民受千百年封建思想影响,认为租田就应该交租,对“减租”表现出犹豫,对此,彭湃就耐心疏通并开导说:农民虽终日劳苦,还是缺吃少穿;地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些都是剥削你们来的啊,这公道吗?彭湃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达到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统一农民思想的目的。

为了解决农民阶级对于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彭湃认为农民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只能直观地感觉贫者和富人的差距,却弄不明白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且把自己悲惨命运和凄苦生活状况归结于上天的安排。要想让农民反抗,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阶级地位,以及自己受到压迫的根本原因。为此,彭湃认为必须对农民开展阶级斗争教育。他以通俗的话讲到,少数有钱的人欺负多数没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不愿意再受欺负,起来反抗,这就是阶级斗争。而造成少数人欺负多数的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制,彭湃认为“人类最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者,就是私有财产是也”。正是这种私有制度造成了 “少数特权阶级田园阡陌,危楼大厦,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而,引导农民认识到要通过阶级斗争去改变这种受剥削受压迫的现状。只有消灭剥削阶级,才能根本上使农民摆脱,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二)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言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如彭湃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便是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毛泽东曾对海陆丰农民运动予以充分肯定,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彭湃亲自起草海丰总农会以及制定农会组织管理章程,他还起草了《农会利益传单》和两个“宣宜”,提出集合全县农民,组织农会,团结协力,反抗社会不合理制度等,使海丰县总农会成为一个组织较严密的团体。同时还开办讲习所,动员培育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在彭湃热情帮助下,他们很快学会了宣传、演讲,成长为有才干的农会干部,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他们鼓动劝说其他农民加入农会,农会规模迅速壮大,对农民运动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彭湃重视言传,更注重身教。彭湃为使农民相信自己、支持自己,主动把自己家里的田契拿出来当众烧掉,其诚意使农民深受感动。彭湃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和农民一起与地主豪绅作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其身教的效果就是让农民信任自己,由此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只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可能真正影响和打动他人。如若没有那种知行合一的信仰和品性,中国共产党人怎么才能获得群众信任、怎么才能赢得群众拥戴?怎么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力量?

(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彭湃除运用精神激励的动员方式外,同时还注重运用物质手段,以帮助农民获得一些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他教育农民根据灾情提出了 “至多三成交租”,与地主开展激烈斗争并取得胜利;他教育并领导农民废除农村长期形成的一些恶习,如取消城市土霸勒收农民运粪的“码头费”和“伙头鸡”(田主每逢旱冬到佃户家收租时,必要佃户贡鸡一只),以及夺回市权(地方绅士、土豪或庙祝长期霸占的米市、番薯市、菜脯市、糖市)等。为改善农民生活,他领导农会开办农民医药房,改善农民医疗卫生状况。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同时使他们深受阶级教育。 

二、彭湃农民动员特征

(一)因势而谋,化被动为主动

农民出于自身阶级的本能,对出身于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敬而远之。而要使农民起来参加反对封建电主的斗争,必须赢得他们的信赖。彭湃注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与认识水平。然而,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从事农民运动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彭湃的工作是较被动的,连他自己也感慨“我天天下乡去宣传,农民总不理我,总不愿意和我多谈点话”。原来一开始,缺少农村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彭湃身穿学生洋服,头戴白通帽,热心地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思想,而结果呢?用膨湃他自己的话来说,海丰的农民“一见我就疑是他的敌人”。由于阶级矛盾尖锐,粤东地区的“农民受惯了面貌服装不同者的压迫与欺骗,农民对他有较强的防备心理;再加上农民得知他出身富豪,还曾留学日本,对他是否会替农民着想、为农民办事就根本持怀疑态度。为了打消农民对他的疑虑,彭湃不仅把他家里的田契、铺约统统烧掉,宣告自身同地土阶级作彻底之决裂。同时他还赤脚,穿着粗布衣服,戴着斗笠,帮助农民干活,嘘寒可暖,宣传革命道理,以自己模范行动来带动其他干部投身到农民动员中来。 

(二)谦虚谨慎,拜群众为师

群众才是真正英雄,群众才是革命力量之源。拜群众为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彭湃拜群众为师,放下“架 子“,扑下“身子”。“要从下部工作做起,很谦逊, 不要摆出高贵的架子。” “不要出无谓的风头,夸自己能干,自己有力量功劳,要归功于农民群众才好。”他贴近群众,走村寨,进农家,利用农民空闲时间给农民讲故事,和农民同吃同住,进拳馆、讲农民们爱听的话,并物色活跃分子通过他们去了解农民,总之千方百计主动接近百姓,融入群众当中,渐渐地彭湃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爱戴。

当农民对是否参加农会犹豫不决时,他反复解说参加的好处;当农民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挑拨利用下分为黑旗帮和红旗帮,并经常发生野蛮械斗时,他用精心设计的农会会旗(由红、黑两色分四块对角缀成)来启发农民消除对立观念,以增强农民阶级团结意识。诚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三)重点突出,针对性极强

我们知道,由于当时农民阶级觉悟低,基本都属于顺从的、自在的,或在某种程度上说“阶级意识”观念薄弱甚至缺乏,故不能产生阶级行为。因此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开展动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在动员教育农民时,彭湃特别注意区别对待、突出重点。他认为,中国农民可分为富农、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和雇农。彭湃认为,雇农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在一般农民运动中,在革命的需要上,居着领导的地位,阶级觉悟要比一般的农民敏锐。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对雇农的专门教育。为此,他专门撰写了《雇农工作大纲》,在该书“雇农的组织”这部分,他强调:“在新式的农场,或地主富农经济比较发展的地方或在农村雇农比较集中的地方,应该独立的组织雇农工会”,在雇农比较零星散漫的地方,应“强解雇农支部的组织”;在该书“雇农的教育训练”这部分中,他强调指出,教育训练雇农, “以提高他们的无产阶级意识,使他在农民运加,团结-般拘贫民去起到农民运动中的领导作用,这才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土地革命一民权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工作”。

在启发动员农民时,彭湃特别注重农民自我解放与加强团结意识的培育。比如,农会会员证上印有强调团结的“宜同心、宜协力”的字样;又如,《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中提及:“本会本人类合群之天性,互助之精神,唤醒农民之自觉。”这些无不鲜明地揭示了农民运动的根本方法,即依靠农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已。彭湃还结合农民具体斗争的事例说明农民团结的重要性。例如,1923年3月6000多农民向法庭请愿示威胜利后,彭湃强调指出:“今天得到胜利的力量,是农会能指导六七千人的耕田佬团结在一块地方,有一致的行动……我们在今天得到这个经验,大家应该自今日起,更加团结,,在彭湃教育引导下,广大农民逐渐克服“天命观”“宿命观”的观念和自由涣散的习气,逐步树立自己解放自己的信念,这为后来海陆丰革命运动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群众瓜础。

(四)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农民虽然革命性强,但由于他们政治地位、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觉悟不高,对于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理解不了或理解不深,进而不利于学习吸收革命理论。基于这种现状,彭湃十分重视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为此开办了为农民服务的学校,教他们识字、写信、记账、珠算以及写农作物和农具的名称,这既让农民学到了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又使其受到了革命教育。彭湃还摸索出一些同农民群众打交道应注意的事项。例如“初次与农民谈话,可用白话告以历史” “不要显出与农民不一律的动作” “谈话不要深奥,用俗语,且要耐烦” “不要偷懒(要宣传每个农民,使其团结起来)” “与农民交接应严密,然决不可生金钱关系……”等。

彭湃想方设法把动员教育渗透到各种具体活动中去。为此,他采取演讲、歌谣、标语、报刊等丰富多样的动员手法。比如,针对当时农民参加农会时所抱的态度是等别人全部加入了再考虑自己才加入,彭湃就用贴近农民的语言把深奥道理表达出来。如此,农民既感到分外亲切,又受到深刻教育。他打比方说,入农会就好比过河,从痛苦的此岸抵达幸福的彼岸,如若人人怕淹死都不敢下水,所有人都过不了河。加入农会就是大家手牵手,互相帮扶,一起过河。经他这么一说,深奥道理就鲜活起来了,就很好理解了,农民们纷纷加入了农会。这其实就是彭湃谆谆诱导动员艺术的鲜活例证。

善于体察农民心理,采取灵活多样的动员方式,是彭湃群众动员的又一显著特色。他抓住农民的好奇心理,把动员寓于娱乐之中,使农民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譬如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谈心,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为了使农民能听懂自己的宣传,他把书上的术语译成方言,并用方言编写许多既生动活泼而又通俗易懂的诗歌教农民传唱。针对农民把自己所受的痛苦压迫认为是“风水不好” “天命使然”,把抗争看作罪恶,把本分看成一种美德;针对当时海丰的“生人吃死人”等风俗,命不好的“天命论” “宿命论”等陈旧落后观念,彭湃写下了许多易于理解接受的诗歌,让农民思想观念得以转变。

为了扩大动员效果,彭湃还组织白话剧团,把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场景搬上舞台。1923年1月20日,“该会发起农民信念同乐大会,到会会员达到五千余人……该会宣传部白话剧团演《二斗租》之农村悲剧,当以贫农被田主之侮辱时,状最可哀,观众悲愤交集,会场为之鼓噪,而年迈农夫睹此,不觉老泪夺眶”。从动员效果上看,这种方式具有宣传范围广、宣传力度大和影响力持久之特点。

为了向更多农民宣传・他还特地到农民来往最多的海城龙山天后庙前作演讲。并借农民来此歇脚乘凉的时机,把留声机打开播放歌曲以吸引农民,这招确实奏效,农民纷纷围拢过来。彭湃乘机不耐其烦地向农民作宣传。此外,他还学会玩魔术,借表演把农民吸引住,向农民作生动的恿恿动员,使广大农民觉醒起来。实践充分证明,这些针对农民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和生活习惯的动员方式是农民乐于接受的,是能够取得很大成效的。

从“跟农民有生活隔阂”到“入乡问俗”,从“接触群众”到“深入群众”,从关注农民生活状况到注重农民思想的启迪提升,正是这种由表受里、由物质到精神的动员理路使沉睡的农民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树立起正确的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

三、彭湃农民动员的现实价值

彭湃农民动员的思想与实践,对于动员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审视自己是否贴近群众,是否真正改变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的生动教材。

(一)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革命情怀

情怀是一个人的精神底色,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内在源头。情怀关 乎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的初心以及对初心的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彭湃始终把解决农工困难作为其解决农民问题的出发点。他放弃优厚舒适的家庭条件和锦绣前程,毅然脱掉皮鞋穿上草鞋,脱下西装换上农装,把自家地契一把火焚烧掉,将土地全部送回给农民,将自己变为无产者,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谋翻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革命者对理想和信仰的无比忠诚,看到了“人民” “国家” “使命” “担当”这几个神圣的词语在一个革命者心中的分量,领略到了一颗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彭湃心里总是装着群众,他那始终为人民福祉奋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赤胆忠心,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了这种赤子情怀,才能把为人民服务看作是一份沉甸甸责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深入考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重视群众意见建议;才能虚心向人民学习,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端正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把群众的冷暖安危始终放在心间,“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庄严宣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压在上海龙华监狱。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斗争。面临死亡威胁,他记挂最多的依然是群众生活、群众利益。

他坚定地表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奋斗史:重温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史,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革命先辈那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三)把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党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党员必须增强的“八个本领",其中一项就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环境、领域和内容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朝着更高质量、更为多元化方向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和创新。

不掌握群众工作本领,绝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也无法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终究无法顺应群众意愿对症下药,最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彭湃一贯从实际出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他谦虚好学,把向群众学习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千家万户;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在工作中努力提升本领。比如,他在同群众打交道中学会了群众语言,找到一把做好群众工作的钥匙。新时代的我们,要想做好工作,就必须在创新群众工作本领上下苦功。一是在工作目标上,认真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把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转变为动员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凝聚人心,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二是在工作重点上,必须抓住如何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改善和提高民生这一关键,将本领恐慌的压力转化为不断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脚板”与“键盘”、“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衔接结合起来,通过传统加科技手段,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批评与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四是在工作成效上,把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叩问工作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取得预期效果。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它作为一条鲜明主线贯穿于彭湃革命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彭湃农民运动思想之中。新时代,群众工作出现新特点、发生新变化,如何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立场、高尚的人格以及工作方法等学习好、传承好,这需要我们以极大精力、下极大功夫去认真学习和体悟。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思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亟需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妥善对待,主动适应形势,积极作为,全方位提升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本领。

no cache
Processed in 0.30161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