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红色海陆丰 > 海陆丰红色故事 > 海陆丰红色故事【17】张威与银元

海陆丰红色故事【17】张威与银元

12 2024-07

16:37

分享
来源:作者:



张威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因父亲早逝,家境更加贫寒。传说在龙山中学读书时,上午10点多,也就是一般家庭做午饭的时候,他在龙山上往家里眺望,若看到家里的烟囱有冒烟,他中午就回家吃午饭;若没冒烟,他就不回去了,因为他知道母亲没米下锅了,于是只能忍着饥饿在学校自习。正是童年贫穷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同情穷人、心系劳苦大众的革命理想。

1925年,他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赶走反动派后,于1925年农历九月,由农会公举代任陆丰县县长,开始掌握全县革命政权的财政大权。过后组织发动了三次陆丰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缴获了伪政府、地主、渔霸很多金银,他把这些金银运到激石溪作为革命经费,储藏在几间房子里。金银成堆,大权在握,张威又是如何使用这些钱的呢?

1925年省港大罢工,身在陆丰的张威时刻关心着运动的进展,如此规模的运动,持续时间不知多长,声援、鼓劲和经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张威命黄振新和另一位同志,各带1000个大银元去广州支援。黄振新在汕尾港乘船时被陈炯明的爪牙认出并被捕,后被杀害;另一位同志将1000个大银元带到广州沙面交给罢工总部,受到罢工委员会领导人苏兆征、邓中夏的接见,并安排他向罢工工人讲话,表达陆丰人民支持罢工的斗争精神,鼓舞士气。1925年11月4日的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刊物《工人之路》刊文称:“昨陆丰县农民协会代表,特携来一千元助罢工伙食……苏(兆征)委员长特登台答谢,并谓农友此一千元,抵得资本家十万。”

1927年9月18日,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到达广东境内的大埔县,此时起义军仅剩1万余人。为补充兵力,周恩来特派刘立道(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陆丰教练农军)前往海陆丰,拟招兵2000人,并请中共海陆丰县委支持招兵费用。10月2日下午,刘立道赶到海丰黄羌圩,见到中共海陆丰县委书记张善铭。海陆丰县委、东江革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在听取前委要求海陆丰募兵筹款的紧急要求后,认为这是关系到南昌起义军成败的大事,当即决定取消原定于10月5日调集农军进攻县城,牵制前方敌军,迎接起义军入境的计划,以东江革命委员会名义分头发动海陆丰群众,募兵筹款,决心招足3000人,筹集1万余元,从人员上、经济上全力支援南昌起义军。海陆丰人民的革命热情十分高涨,他们日夜盼望南昌起义部队能顺利进入粤东,并相信对于“海陆丰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积极响应号召,仅一天时间,海陆丰两县赶来报名参军者达一千余人。4日早晨,刘立道和林道文(海丰农军大队长)就带领第一批新兵700多人出发,经河田取道揭阳河婆前往汤坑。同时,组织了30名挑夫,挑着银元经普宁赶赴汕头。

1927年10月,病愈的周恩来要从金厢渡海前往香港,时任陆丰县委书记的张威会同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组织策划了整个营救行动,为确保周恩来能安全到达香港,他花100个大银元雇请了一条大吨位的“彪刀”船。

为革命的需要,张威大手笔地花出几万几千银元,毫不吝啬,但他自己的花费又是怎样的呢?

张威出身贫寒,他与兄长张祖耀投身革命时,弟弟张仙佳才几岁,家庭就靠母亲耕地维持。虽然他当了民选的县长、县委书记,掌管着大量金银财富,但他却公私分明,舍弃自己个人应得的报酬,无私地投身革命,任职期间只拿过两个银元回家。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期间,他与两位战友回到家中看望母亲,拿了一个银元给母亲,让她去买点食物,中午招待两位战友在家吃饭;再一次是1927年年底,在随部队开拔前夕,他回家辞别母亲,他想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于是拿出一个银元给母亲。一个银元在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50~500元。两次共两个银元,这就是大革命时期陆丰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县长拿回家里的全部财富!

在张威烈士就义91年后,重温张威与银元的故事,我们受到什么启发呢?若是当年的革命者都贪生怕死爱钱财,革命哪会成功?张威烈士革命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他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楷模!


no cache
Processed in 0.36148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