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红色海陆丰 > 海陆丰红色故事 > 海陆丰红色故事【46】红二师攻克捷胜城

海陆丰红色故事【46】红二师攻克捷胜城

26 2024-07

16:37

分享
来源:作者:

1927年10月,国民党军阀张发奎部杀死驻惠州的桂系国民党军阀李济深部十八师师长胡谦,使彼此间摩擦日甚,争夺也由暗斗转入明争,从而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粤东的势力。中共海陆丰地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的支援下,举行了第三次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捷胜区的代表提出,全县虽已解放,唯独捷胜城内的敌人未被歼灭,要求迅速派遣得力部队前往消灭残敌。于是,解放捷胜城就成为新生政权的首要任务。

捷胜城位于汕尾港东部海边,是一座扼守海丰南部门户的边陲重镇,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其在明清时期隶属于碣石卫管辖的千户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城墙大部分用灰沙夯筑,靠近城门的墙段用大方块红砖砌筑。城墙高度和厚度均为4.8米,周长1612米,设东西南北城楼四座,护城河深3.3米,宽2.6米,城垣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城内建有储藏粮谷的捷胜仓,从而保障了城内守军有充足的粮食。1927年10月,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因前述内部矛盾生变,驻防军被调走。海丰县保安队戴雁宾(即戴可雄)一部,因受驻防军陈学顺团的拒绝不能随部撤退,遂率队撤至捷胜城。在红军进占海丰县城时,驻汕尾之庄吉云、蔡受鹗的保安队100多人也从海路乘帆船撤至捷胜城内。捷胜前清举人何舜廷出面负责主持,筹措粮饷弹药,增筑防御工事,征召城内居民组织民团坚守,以待外援。其又雇请了蔡腾辉部的一部分兵士,共纠集守军1000余人,凭较好的装备和坚固的城垣,据城顽抗。他们虽被农军包围多日,仍然有恃无恐,甚为嚣张。

11月上旬起,海丰县工农革命军大队长林道文集合东南联合大队,着手准备进攻捷胜城。在林道文和黄强的率领下,工农革命军东南联合大队首先扣留石狗湖湾上的船只,以切断敌军从海上逃跑之路。第一次攻城得到附近区乡农军的配合,共组织1000多人,开展了围城战役。工农革命军蜂拥而上,气势猛烈。反动武装在城上用枪射击,迫使手持棍棒、刀枪的农民军不支而退。过了两天,林道文又组织第二次攻城,增派来自梅陇、公平的农军100多人参与。来自田墘、捷胜、遮浪区乡及梅陇的共2000余名农军手持粉枪、尖串等武器,三面围攻捷胜城。自朝至夕,数次冲锋,由于武器装备较差,面对坚固高大的捷胜城垣无能为力,于是退回附近农村休息。是晚,农军乘着夜色再次猛烈攻城,城上民团将城内棉被浸透煤油,燃火从城上掷下,火光照彻周围,工农武装队伍攻城的动作暴露无遗,遭受重创,损失惨重。11月18日,海丰工农兵代表会议召开之际,到会的东南区工农军代表提出“请兵书”,迫切要求县工农政权派兵支援。故此,会议决定红二师第四团派出主力营第一营200多人,限三天时间完成攻城任务。部队由师长兼第四团团长董朗亲自带队,连夜行军到达捷胜郊区。围城农军总指挥林道文等到援军后,与红军成立攻城联合指挥部。19日早6时,联军向城内敌军发起总攻。黄雍率领东南各区农军,在一个排的红军的配合下佯攻东门,林道文指挥公平、梅陇、捷胜农军攻击西门和南门。一时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呐喊声、枪炮声使城内守敌惊慌失措。红二师第一营主力在营长高山子的指挥下从北门实施主攻。先遣战士选择城垣积土层较高处架起云梯,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前赴后继地爬上城墙。消灭了城上的守敌后,红军战士打开北门,农军蜂拥而入,于20日(农历十月初十)早8时,攻陷了被农军围困了10多天的捷胜城。进城后杀敌20多人,缴获枪械百余支,俘敌军及恶劣地主20余人,但仍有一部分漏网之敌从南门向海边乘船逃窜。

农军进城后,仅四五天时间,便发动群众把捷胜城墙夷为平地,并在捷胜衙门和北门街红楼,分别建立中共海丰县第七区委员会和海丰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第三天,当攻城部队凯旋时,彭湃带领县苏维埃会议全体代表,以及围观的百姓近万人在谢道山渡口迎接。彭湃说:“第一个苏维埃政府郊迎十里没什么,将来南京、北京解放,几百里、几千里也要欢迎呢!”接着就在红场召开了祝捷大会,对攻打捷胜城牺牲的红军和农军士兵进行公祭。同时,召开宣判大会,判处民团头目何舜廷等恶劣地主20余人死刑。会后,为节约子弹,头戴蓝布帽、颈系红领带、背佩大刀的赤坑青年妇女粉枪队在大队长赖月婵率领下,沿街高喊口号,把罪犯押赴刑场斩首处决。

捷胜城一役,大大鼓舞了革命士气,增强了人们战胜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cache
Processed in 0.01740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