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军号铿锵人生

21 2024-07

16:37

分享
来源:作者:

16岁的张帝恩,身材瘦削、个头不高,声音洪亮,出生于海丰县黄羌松林村的一个贫困户家。1928年末,张帝恩被选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编入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司号班里学习吹号。号兵是—个特殊的兵种,在战争年代里,嚎亮的军号声就是命令,以其特有的韵律、激昂的节奏,融入军人的血脉。当吹号兵要有充沛的肺活量,可以说是百里挑一,以一个正规团1000名官兵来说,只设9个吹号兵,一个连只有一个。

当时,张帝恩所在的四十九团队的驻地是在紫金县炮仔圩,负责训练张帝恩等号兵的是司号官麦胜标。这位20岁左右的司号官,原籍湖北省,出身农民,曾参加北伐战争及跟随叶挺参加南昌起义,后来南下海陆丰,在董朗部队里负责训练号兵,1928年底因病留在海惠山区掩蔽治疗。在麦胜标细心的指导下,经过5个月的勤学苦练,从没有上过学的张帝恩,终于学会了吹奏军号的技巧。

彭湃在上海龙华遇难后,党政军民纷纷召开追悼会,纪念这位早期农民运动卓越的领导人。红军四十九团战士们同样义愤填膺,扼腕发誓,一定要化悲愤为力量,用实际行动为彭湃等烈士报仇雪恨。1929年10月23日,红军四十九团在海丰三、四区赤卫队的配合下,经过三天围攻,克复鹅埠,乘胜进攻赤石,紧接着攻击鲘门,击毙民团数人,挟势占领梅陇水口。红军四十九团活用游击战术,多次主动出击,狠狠打击陆丰河口、南塘、大安的敌人,并挺进紫金南岭、惠阳高潭等地,把敌人打得魂飞魄散,消灭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后来,红军四十九团在团长彭桂的率领下,奉命奔赴大南山,在林招拜金山的战役中,配合红军四十七团冲锋陷阵,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大败号称铁军的伪第四军张瑞贵师,歼灭其中一个主力团。从此,红军四十九团军威大振,传遍东江地区。

当时,张帝恩是红军四十九团一营某连的吹号手。每-次战斗到了关键时刻,张帝恩总是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右手高举着那把号柄上系着红绿彩绸的军号,鼓腮运气,吹奏出嘹亮的冲锋号,振奋军心的号声久佃荡在山谷旷野的上空特别是三打高潭,三战三捷,张帝恩伫立在高岗上,迎着绚丽的朝阳,枪林弹雨中吹响战斗的号令,吹奏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吹奏出胜利的喜悦。

除了战斗行军、军事训练外,闲暇时,张帝恩总拿出那把形影不离的军号,端坐在绿茵草地上,将铜质双管短号揽在胸口、撩起衣摆,擦了又擦,像爱护心肝宝贝一样,那光滑的号身,成为他的一种精神的慰藉。

1933年4月,张帝恩奉命跟随团长彭桂到潮、普、惠支援群众暴动,途经普宁三河坝时,与国民党军队狭路相逢,展开激烈的战斗。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张帝恩和战士们浑然不惧,英勇冲锋,浴血奋战,张帝恩配的160发子弹全都打光了。《关于海陆惠紊红军情况的报告》在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中提到:“及与敌人搜山时,总共有、十次恶战,都是与敌人短兵相接。在普、惠一战甚至打到没有子弹,将石头掷去.把他的弹药抢来再打。”

在残酷的战场上,一旦军号响起,敢人的炮火就会聚焦到吹号者身上,红军四十九团的不少号手就这样壮烈牺牲了在这次战役中,一枚手榴弹在张帝恩不远处炸开了花,弹片击中他的左脚,鲜血淋漓,导致以后留下行走不便的后遗症。

张帝恩等几十位幸存者后来跟着团长彭桂长途跋涉返回海丰,驻扎在朝面山,积蓄力量,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做斗争。

1949年,海陆丰全境解放,张帝恩回到老家黄羌松林村当村长,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竭诚为村民服务。其间因为工作突出,当选为广东省劳模,受到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亲切的待见。老红军张帝恩乐观处世,宽厚待人,耄耋之年活仍然思维清晰,欣然接受记者的采访。留下《踏遍青山夕阳红一98岁老红军张帝恩印象记》中所讲述的珍贵记忆。

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司号制度恢复与完善工作全展展开,阔别了33年的军号再次在全军奏响。跟着命令走,跟着号声行,是一往无前长征精神的延续,是闻号而动纪律意识的载体,更是不忘初心的红色基因的传承。

cache
Processed in 0.00613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