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从《慰劳词》看彭湃武装斗争思想的发展
林泽民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家。他在领导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了武装斗争思想。
彭湃的武装斗争思想,在《彭湃文集》的许多文章中,都可见到,可惜没有一篇专门的著作,最近读了一篇《文集》没有收入的《慰劳词》,可算略为弥补这个不足。
这篇《慰劳词》载于一九二六年八月《海丰全县农民代表大会会场日刊》第七号。海丰第二次农代会的最后一天,即八月十七日晚上,举行慰劳农民自卫军活动,参加的人,有农民代表各团体代表和自卫军,彭湃在慰劳会上代表广东省农民协会,发表了这篇《慰劳词》。
海丰县农民自卫军,是一九二五年一月东征军进军前夕,共产党员,海丰籍黄埔军校学生李劳工,奉命招集在 广州做苦工、当手车工人的海丰农民组织的。这支队伍经训练一天,即随东征军出发,担任向导和侦探。海丰克复后,东征军拨给四十支枪,并由彭湃和李劳工提议,以周恩来为主任的黄埔军校政治部同意,共产党员、学生吴振民被留在海丰训练农军・随后又加派卢德铭、陈烈、宛旦平来协助训练。这几人分别担任农军的总队长、大队长和中队长。接着,收缴陈炯明溃兵的藏枪,创办农军训练所,训练青年,很快,扩充至三百人,其中工人和外县人占十分之一。农军在镇压反革命,支援省港大罢工,封锁港口,维护治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东征军六月回师,讨伐刘、杨叛乱。七月,陈炯明余部刘志陆乘虚复占东江,派其部下杨逖进犯海丰。麻竹四十名农军,用粉枪据险抗击逆军三百名,激战三小时,毙伤敌数名。这一次打得逆军抱头鼠窜。九月,刘志陆派出一团人来报复,驻军张和部不战而退,农军浴血奋战。总队长李劳工以下五十三人牺牲,后撤往广州请援,奉命驻石龙。广州各界纷纷进行慰问。十月十二日妇女解放协会派蔡畅、高恬波为代表来慰问时,农军已随东征军重返征途,二位代表特驰书致意。此次东征,农军先于大部队攻占海丰。仍执行先前任务,支援农会实行减租,同时继续扩充训练。海丰农民自卫军实际是党直接创建、领导的一支革命军队,因此,才有八月十七日晚的慰劳活动。
(二)
《慰劳词》文字不多,但内容很丰富,它是当时彭湃武装斗争思想的记录。其中主要由两点:
一、彭湃武装斗争思想发展的新标志。
本文开头提到彭湃的武装斗争思想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的,这篇《慰劳词》是蒋介石成为公开的右派代表后彭湃武装斗争思想的反映。在此之前,彭湃的武装斗争思想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现在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萌芽阶段
早在彭湃从事农民运动不久的一九二二年冬,他在《农会利益传单》中提到有了农会“可用团体自卫”,“防止勒索”,“抵抗战乱”。一九二三年三月十三日他起草的《海丰总农会对时局宣言》宣布:“……有侵害我们农村的安宁,破坏我们农村的秩序者,我们农民,与其无辜坐受摧残,倒不如正当防卫为愈!当以摧残者为敌!”到了同年七月,他在《广东农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办理农团,以防盗贼劫掠及保护农产品。”彭湃开始组织农会,就定下“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并进,使农民有经济斗争的训练及夺取政权的准备”。显然,这些都是彭湃从当时社会农民被地主压迫、剥削,衙役勒索、盗贼和战乱的残害而提出来的。这个思想以后朝马克思主义的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形成阶段
彭湃武鳖争思想进入这个阶段的转折点是“七五”农潮。一九二三年七月,八月间,海丰在十天之间连续遭受两次台风大水灾害,农会为保证农民不至饿死,决议交租三成,万恶的地主不但不理睬,下乡逼租更凶,由此与农民发生冲突。县长王作新支持豪绅地主伙同钟景棠等,于八月十六日(农历七月初五日)派军警百多人,抓去二十五名农会干部和会员,抢掠农会文书财物,通缉农会领导人彭湃、余创之等,连“农民医药房”也被查封,医生吕楚雄也被缉拿。彭湃当时真想“招集大队农民起来反攻,痛快淋漓的混杀一场之后再作道理”。但迫于形势,还是另找途径,营救难友。经过数月的奔波周折,难友虽然出狱,农会却在陈炯明默许下被王作新下令再次取缔。在这次事件过程,他看到“农民要求武装自卫甚迫切”气促使他从政治上考虑武装斗争的问题。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他到广州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通过处理广宁、花县劣绅捣乱,围攻农会的事件,思想更加明确。七月三日,以他为主任的第一届农讲所开学,就把军事训练列为主课之一,训练时间十天,占授课时间四分之一。八月二十七日,以第二届农讲所学生组成的广东农民自卫军团成立,他任团长。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他往广宁领导农民的减租斗争。在给中共广东区委农委的投告中说:“广宁、花县及其他地区最近发生的事件再次证明:不建立农民的武装队伍,不把好的武器发给他们,我们的工作就得不到必要的结果,从我抵广州的第一天起,我就对此深信不疑,而现在我仍坚持这个观点”一九二五年他在海丰领导恢复农会,建设农民自卫军时写给《向导》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当此镇压反革命之时,农民非有武装不成,而且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亦非农民有武装不成,:把农民有武装看作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是彭湃这个阶段武装斗争思想的标志。这个思想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为我们党运用合法地位直接建立和领导武装指条较好的途径。
第三、发展阶段。
第二次东征后,广东统一,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一九二六年三月,国民党被共产国际作为“同情党”接纳为成员,蒋介石成为共产国际主席团的“名誉委员”,六、七月间,蒋介石先后当起北伐军总司令和国民党中央军人部长,接着大举北伐。表面看来,形势很好,蒋介石很红。其实,新右派已逐步抬头,自一九二六年一至五月,挂着国民党中派幌子的蒋介石,先后三次从政治、军事、党务三个方面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攻,党的领导人陈独秀不接受党内一些同志的正确意见,三次都向蒋介石让步,使蒋介石得以垄断党、政、军、财大权,成了新右派首领,地方党部左派同右派的斗争也激烈起来。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彭湃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内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一边。揭发国民党右派的丑恶脸孔。同时也发展了武装斗争的思想。一九二六年二月,普宁农民同地主斗争取得胜利时,他告诫大家:“这样的胜利,等于地主阶级给一点糖饼送小孩一样! 我们此时更要加紧努力,购买枪弹,不要忘记了团结和武装自卫!”到了八月,彭湃在《慰劳词》中,,对海丰县的农民自卫军、农民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讲所学员明白地说:“我们要革命,一定要武装起来,农民必须有了武装,革命才能成功。因为我们的敌人也是有武装的。”在有了国民革命军并正在打败武装的敌人军阀的时候,还这样强调有武装的敌人,要武装起来,显然是另有所指,具体地说,也即是彭湃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股“潜滋暗长”的反革命势力。“完全站在民众利益相反地位”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动地主、买办阶级”等等。形势变了,革命对象不同了,武装的目的是“革命成功”,“求得真正的解放”。这就是这一阶段彭湃武装斗争思想的标志。其中已包含有发展革命武装,准备迎击新的反革命的意思。如果联系到《慰劳词》发表后的第个月,蒋介石翻过脸来,举起屠刀大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而海陆丰人民很快就主动拿枪反击的事实,这个意思就更明白了。
(三)建设新型的革命武装
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必然要有革命的武装,对这个问题,彭湃在《慰劳词》里从革命武装的性质、宗旨、作风等方面都有论述,他反复提出“能忍耐劳苦,严守纪律,为民众奋斗。“这是他建设革命武装的思想。武装斗争的性质决定为之服务的武装队伍的要求。彭湃对于建设武装队伍的思想,是同革命的武装斗争思想同步发展的。在他的武装斗争匕想萌芽时期,适应防盗贼,保护农产品的要求,是办理农团,在武装斗争思想形成时期,在国共合作较好的条件下,为发展农民运动,建设农民自卫军;到了他的武装斗争思想发展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革命阵营的分化,随着武装斗争思想的发展对建设什么样的武装队伍也有了新的要求。彭湃谈的还是农民自卫军,但他赋予农民自卫军这个概念以新的内涵。关于农民自卫军,国民革命政府对于农民运动的第一次宣言是这样规定的:“农民协会在目前战争过渡期间之重要工作,为防御土匪兵灾起见,特许其在一定计划之下,组织农民自卫军。办法如下:(1)得按照军队纪律及义务军办法组织之;(2 )非农民协会会员不得加入农民自卫军;(3 )农民自卫军当受政府之绝对监督。但政府不得以农民自卫军充作别种攻击或非本村直接防御行动之用。”按照这个规定,农军只是在目前战争过渡期间为防御土匪兵灾的临时性组织,而且还要受政府的绝对监督,不得充作非本村直接防御以外的行动。彭湃武装思想形成阶段对农民自卫军的看法和做法,已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定了。不过,当时是在支持农会这个名目下活动的,虽有距离仍不太远。但在《慰劳词》里,
彭湃的论述巳完全打破法定的框框了。首先,他是从全省全国人民受压迫到已经近死路,要寻生路这样的条件来谈需要建设农军;其次,建设农军的目的是求革命成功,求真正解放。第三,他这里不仅提农民组织农军,还提出联合工人兄弟等。他意味深长地说:“代表是农民,农军也是农民,虽然各人服装不同,实则都是农民。”这句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如果从他“联合工人兄弟等”和前些时说的“工人应该和农民一样武装起来做国民革命的工作”来考察。也可以加以引申到工人、学生、贫民等阶层去,穿上军装的农民是兵士。同样,工人、学生、贫民穿上军装也是兵士。这就是说,彭湃把农会员才能参加农军这个框框也给打破了。其实在海丰这个框框早已打破了,农军中有十分之一的工人和外县人。因为有了以上三点,行动上自然也非法定的框框所能束缚的了。这就是彭湃赋予农民自卫军这个概念的新内涵。他称海丰农军是“全国的模范军。”,“要使各省各县都有农军的组织,使全国的农民都武装起来”,也是以新内涵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彭湃在《慰劳词》所谈的农民自卫军实质上就是海丰农军式的由我们党直接建立领导的革命军队。这从他把海丰农军同苏联红军和国民革命军相提并论也可以看出来。可以设想,中国已有了国民革命军,还要建设全国性的求真正解放、求革命成功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无疑是党直接领导的新型的革命军队。
彭湃对于这支革命武装的宗旨,作风也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就是他再三谈到的“能守纪律,忍劳耐苦,为民众奋斗”。这个要求包含的三点是互相联系的,为民众奋斗是宗旨,忍劳耐苦是精神’守纪律专作风,宗旨是服从于武装斗争性质的。精神和作风是从这个宗旨产生而又服务于这个宗旨的。按照彭湃的这个要求'他心目中的这支革命武装已差不多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了,虽然他当时没有使用这个概念。
重复说一遍,彭湃三个时期的武装斗争思想是:
萌芽时期,为保护当前农民切身利益,组织农团,防盗贼,保护农产品,训练农民为夺取政权作准备。
形成时期,为保证农会发展和农村政策实施,组织农民自卫军,镇压反革命,维护治安;
发展时期,为求得工农真正解放,组织守纪律、耐劳苦、为民众奋斗的新型革命军队、反对武装的敌人,夺取革命的胜利。《慰劳词》就是这个思想的记录。1
(四)
《慰劳词》的观点,同后来斯大林和毛泽东的下述论断是接近或吻合的:“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它对海陆丰武装斗争的指导作用也是明显的。海陆丰农军在党的领导下,回击蒋介石的反革命屠杀,举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配合南昌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二师,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在敌大军进攻下撤到山区,继续坚持斗争。一九二九年发展为正式红军。武装斗争几经挫折失败,但革命火种从未熄灭。一直坚持至全国解放,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回旋余地不多,坚持的时间这么长,当然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的,但是彭湃在早期打下的坚实基础是不能低估的。因此,对彭湃的这篇《慰劳词》和后来的武装斗争思想深入研究是有意义的。
笔者学识粗浅,理论水平很低,一管之见,错误难免,热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