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
1941年10月间,日寇入侵香港。在香港积极协同我党做抗日救亡工作的革命老人何香凝、民主人士柳亚子以及其他爱国人士面临被捕的危险。我党决定想方设法保护这些爱国人士,并分别掩护转移出港。
驻港八路军办事处的谢一超同志接受廖承志、连贯同志的指示,担负起护送何香凝、柳亚子及其家属离港到革命根据地,经由海陆丰再转到大后方的任务。谢一超立即联系我方“侨兴行”(我党在香港的联络点)的两艘机航船,分别护送他们离港。当时,何香凝准备公开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保护要求,故由谢一超同志的家属护送,安全抵达汕尾。柳亚子和他的女儿则由谢一超亲自护送,船开至大鹏湾海面时,突遇海盗打劫,谢一超沉着应对,几经斡旋,始得放行,终于在1942年1月中旬到达马宫。他们先后由海丰的党组织安排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暂住下来,并安排家住海城的袁复等同志亲自协助谢一超做好接待护送工作。
革命义举
何香凝及其儿媳妇从汕尾到达海城后,即向国民党军队驻海丰保安二团团长邓龙启提出保护要求。邓龙启碍于何香凝国民党中央委员的身份,便让她住进邓龙启公馆(干园,即朱厝祖祠)。何香凝的儿媳妇则不愿接受邓的保护,故住在东门头春利旅店。谢一超同志的家属住在袁复位于海城西门的家里,装作何香凝的义子,经常出入于干园和春利旅店,作为她们的交通员。
何香凝到了海丰后,在红场公开召开民众大会,宣传抗日救亡。有一次她还借廖仲恺先生姓廖的缘故,到海城城郊小汾村(百姓多姓廖)拜访,召集农民,宣传抗日救亡。她的举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度不安,因而急忙把她们送走。临走前,何香凝画了一幅虎和一幅菊花,分别赠送给袁复和谢一超的家属,并给小汾村姓廖的人家也赠画一幅。
柳亚子父女乘坐的船,因他的身份不能公开,又怕被汕尾的汉奸、特务发现,故不敢直抵汕尾,而是在马宫靠岸。马宫是个小地方,又是港澳同胞之乡,敌方没有特别注意。上岸后,柳亚子先生化姓黄,扮成大商客,到马宫与红草交界处的新杨村,借住在一户香港商人杨胜昌的大院内。约住了10天,他们恐久住不妥,于农历十二月下旬由谢一超同志护送到联安下许村一户姓陈的人家借住。春节前一天,再由海城支部负责人陈云阶同志护送到公平日中圩附近的村庄,由钟娘永同志掩护安置。柳亚子赠给袁复的诗中有这样两句:“将迎难忘日中圩,况瘁钟郎情谊重”,以表达对钟娘永的革命感情,从中就可看出当时钟娘永同志做掩护工作的责任心和盛待同志的热情!
智化险境
1942年2月底,袁复接到蓝训材同志的指示,要他筹备足够的旅费,协助护送柳亚子父女继续前往后方。2月19日,蓝训材、谢一超、袁复及柳亚子父女一行五人从日中圩出发,柳老和女儿坐轿,其他三人步行。他们第一天就到达了陆丰县新田,住在米町小旅店。
一路行程由蓝训材带路。那天向黄岗七斜径出发,约10点钟,就在他们将要翻越七斜径时,山峡里突然出现10个穿黑衣服、手执驳壳枪的土匪,用客家话吆喝他们“站住,不许动!”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住了,既怕遇上特务,又怕路费被抢,心里忐忑不安。这时,谢一超挺身而出,镇静地一招手,请见他们的头领。谢一超约摸去了两个小时,回来了。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与一个身穿黑衣、手执驳壳枪的人握手道别,其余拦路的人都撤走了。然后,谢一超挥手示意启程,他们就从那个身穿黑色衣服的人下面走过。他站着的姿势,好像就在保护大家过关。至此,大家都深深地佩服谢一超同志的大智大勇。事后,袁复曾问起此事,谢一超总是笑而不答。
他们到达五华安流时,已是日头下山了。当天晚上,他们在老隆谷行街一家小旅店安顿。袁复与谢一超住一房,柳老父女住一房。表面上,他们装作互不相识,以防不测。当晚,蓝训材(当时,蓝训材因另有任务,已没有再陪同他们)派人与他们联系上,告诉他们中共粤北省委受破坏后,地下组织也撤退了,无法交接,要转移到哪里,尚待决定,于是他们只好住下来。那几天的日子真是很难熬,就怕夜长梦多。到了第四天,蓝训材派人来通知,要他们将柳老父女转交兴宁地下党。3月15日下午,他们四人搭车赶赴兴宁。当天下午五时到达五华,在当地的陈店车站过夜。
第二天抵达兴宁,安顿之后,谢一超在信封上写了一个地址叫袁复到兴宁银行电台找何某某台长,信中约何台长到华隆旅店隔壁的茶楼见面。此次与何台长联系上,首先是通过电台与在韶关的何香凝通话,其次是通过何台长与兴宁的地下党联系,移交柳老父女。第三天,柳亚子父女被兴宁地下党接往石马乡。在临别的前一夜,柳老就吩咐袁复上街买来三张宣纸和笔墨,书写了三副书法(七律诗)分别赠送给蓝训材、谢一超和袁复。
至此,袁复等同志总算顺利完成了党交给他们的护送任务。据说,柳老父女接下来的旅途亦颇为曲折,几经辗转,才到达桂林。
袁复,海丰人,是党的一名忠诚战士。1949年以前,他一直搞地下工作。在这次掩护柳亚子父女的过程中,袁复等人与柳亚子父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前所述,柳亚子在临别时挥毫题字分赠袁复等人作纪念,以表谢意。1947年袁复在香港再次遇见柳亚子,别后重逢,感慨良多,柳亚子再度挥毫题诗两首送给袁复,留下一段佳话:(其一)将迎难忘日中圩,直到兴宁分手初。况瘁钟郎情谊重,飘潇谢嫂讯音稀。沧桑历劫还逢汝,恩怨填胸孰起余。安得梓乡成解放,彭生墓上见旌旗。(其二)赠我延年之大药,感君援手在穷途。当时行役舟车瘁,此日重逢肝胆粗。各有相思动寥廓,可无魂梦落江湖。谢生长逝蓝生远,说到酬恩泪眼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