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红色海陆丰 > 海陆丰红色故事 > 海陆丰红色故事【7】习仲勋眼中的偷渡问题

海陆丰红色故事【7】习仲勋眼中的偷渡问题

18 2024-07

16:37

分享
来源:作者:


1978年至1979年上半年,广东省发生了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当时的情景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仅1979年1月至5月间,全省偷渡外逃人数就达到12万人左右,其中有3万多人出逃到香港。本来,打倒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全国的经济建设开始复苏、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广东省却发生了这样的群众集体外逃事件,这是习仲勋到广东后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海陆丰地区毗邻香港,一衣带水,自古便与香港互有来往,最早追溯到明清时便有很多海陆丰人移居香港落地生根。很多人又通过香港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各地。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到紧接着的“文化大革命”,被天灾人祸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南粤大地,可谓满目疮痍。多数人生活穷困,一些迫于生活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不远的那个被人们形容为天堂的香港。于是这场被学者称之为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亦即史称“大逃港”的移民事件开始了。从开始的小规模偷渡活动,到了70年代末,事件达到了高潮。香港飞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的大量劳力需求,加上70年代末香港的各种流言蜚语,导致了全国各地人潮涌向宝安县(现深圳市)。这些人当中多数是变卖了所有家产孤注一掷想偷渡香港的,也有相当部分的人是抱着到香港投奔亲戚,然后过几年再回老家的打算去的,毕竟故土难离呀!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以深圳梧桐山为大本营随时趁机而动。在当时来说,一般偷渡到香港的方式有三种:乘船、泅渡、走陆路。结局不外就是三种:成功入境、被遣返或最残酷的死亡。以海陆丰地区为例,从1955年到1987年这段时间,偷渡的人数就达到了114557人,成功出逃人数为55107人,占总偷渡人数的49%。其中最严重的1979年到1980年期间,偷渡人数就达到了61575人,成功出逃的人数为26130人。在漫长的偷渡潮中,也有人溺水而亡,可见当时形势是多么的严峻。其实,当时的海陆丰又何尝不是整个事件的缩影?

长期以来,广东偷渡外逃的行为通通被画上了“背叛社会主义国家,投奔资本主义阵营”的记号,都是根据敌我矛盾性质来处理的。对此,习仲勋却从中看出了问题发生的根源。他实事求是地指出:“这是我们的条件差,是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怎么能将他们叫成‘偷渡犯’呢?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怎么能将我们自己的群众当成敌人来对待呢?问题是我们没有把群众的生活搞好,没能维护好他们的利益。”

为了搞清楚老百姓偷渡的原因,习仲勋决定到偷渡者集结的前沿、与香港一水之隔的宝安县进行调查了解。1978年夏天,习仲勋视察宝安县,刚到达宝安的他并没有马上听取当地负责人的汇报,而是先来到与香港近在咫尺的中英街。看着对面繁华无比的香港,而自己的背后却是一片荒凉的场景,这两种截然不同、落差很大的场面让习仲勋非常感慨。他特地问了陪同的当地干部,当了解到对岸的香港居民的平均年收入竟是这边的差不多100倍时,习仲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此时,他想起了不久前听到过的一首宝安当地民谣:宝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一路上,习仲勋心情更加沉重,他不时地看到边防战士押解着偷渡者经过的场景,也看到了部分战士带着狼狗粗鲁对待这些偷渡者的场景。他问其中一位被抓的偷渡者为什么要选择偷渡时,一句“我们穷,收入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的话,对习仲勋触动很大。习仲勋看到拘留偷渡者的收容所里的恶劣环境时,不禁流下了眼泪。他痛心地批评这里的负责人,说当时解放战争时我们尚能优待国民党军俘虏,更何况现在我们的群众?在收容所中,他将那些偷渡者叫到了一起,亲自做起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这让那些偷渡者非常感动。习仲勋从宝安一系列的事情中敏锐地看到,对于逃港问题,其实质并不是群众的自身问题,也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文革”所导致的国民经济的衰败及其导致的艰难民生。他心里暗暗决定,不能再搞过去的老模式了,应该发挥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在一次珠三角地区反偷渡工作会议上,一些以部队人员为主的与会者认为偷渡外逃是政治原因,是反社会主义思想;而与群众接触得更多的大部分地方干部们却认为这根本与政治无关,而是经济的原因。双方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在大家纠缠不休时,习仲勋说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此事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如果按照政治问题来看待的话,毫无疑问,这将会把大批群众推到对立面去,这是适得其反的。主要是我们没有教育好群众,也没有好的政策来维护他们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习仲勋再次强调,解决出逃问题的关键是治本,是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最终,他一针见血的一番话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习仲勋等同志的努力下,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习仲勋当初的设想终于成真。随着新成立的深圳特区的紧锣密鼓的大力建设,各地的群众再次涌入。不过这次他们并不是来偷渡,而是来建设深圳特区的。特区的建设为国家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偷渡问题终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在随后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敢为人先的海陆丰人民迎头赶上,全面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大潮中。而那些当年远离家乡却始终心怀故土的“逃港者”,经过打拼努力,大都事业小有成就。不少乡贤纷纷回到大陆,回到海陆丰,有的捐资办学、扶贫济困、建桥修路,有的投资办厂置业,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汕尾市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大力招商投资,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跟当年高瞻远瞩、大刀阔斧整顿广东,推动广东改革开放的习仲勋是分不开的。

我们永远怀念您——尊敬的习仲勋老书记!


no cache
Processed in 0.31760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