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反思不是否定的代名词
远 山
最近看了好几篇有关知青评论方面的文章,觉得在否定上山下乡的文章中,除了出现最多的如“文革’,”苦难”等字眼外,还有一个字眼也很显眼,那就是“反思”。有人觉得社会上之所以有大量肯定上山下乡方向的言论,其原因就是缺少了一种“反思”,在这里,“反思”似乎成了否定的代名词,好像只要“反思”了,就一定否定了,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反思”两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从网上查一查,查到了反思的二种说法,一种是哲学用语,是这样说的:“反思,英文reflection,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这种解释一般人较难理解,但也指出了“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据新华字典的解释是: “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说的比较直接,认人容易理解,也比较符合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命题。我觉得新华字典的解释很清楚,反思就是回头去思考已经过去的事,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所谓总结经验教训,当然有好的经验,也有坏的教训,这当中不会都是否定,而是有肯定也有否定,从这里的解释,一点也看不出,反思了就一定会得出某些人想要的,一定是否定的结论。我不明白否定者都喜欢用反思二字,难道说,这二字还有其它的解释吗?
反思是什么?反思其实如上面二种解释所说的共同点,就是一种间接认识。是一种对问题的再认识,它是一个正常人自身具有的一种本能。人活在世上天天接触许多事物,要不反思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写的《实践论》一文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清楚的指出,人的思想认识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不断反思的结果。无论是什么样的认识,没有反思这个过程是不可能形成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我们今天说上山下乡的方向值得肯定,当然是经过反思得出的经论,习近平总书记题写了“广阔天地,终身难忘”的字,我们能说他没有经过反思?他对自己知青生活的回忆,难道没有经过反思?一件事,如没事实,没依据,在别人有疑问时,我们何来理论自信?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反思不是否定的代名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在于有没有反思,而在于一个人本身的思想与立场,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看法与结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由于我们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两个不能相互否定的立场,在说到上山下乡方向时,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认为它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而得出的结论。而有人习惯于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符合自己喜好的就认为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会得出一个统一的认识。现在有人不从这根本上去找原因,而是从字面上做文章,是一种误导,其目的就是说,他们的一套东西是经过反思的,我们说的都是想来就说的,经不起考问的,这样做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的科学分析,产生的理论才会有生命力,说服力,事情的发展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在这里也必须要指出,社会上大部分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个人认为只是一种认识问题,说清楚了就好了。但是也不能否定,其中有极个别的人,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制度不满,有可能是有意借题发挥。尤其是他们中有人这样认为,我们缺少反思,是与我们当年受的教育有关。这就奇怪了,当年我们的学生时代,受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学的是英雄人物的榜样,如果这有问题,那就不是说上山下乡的对错了,而是在说毛泽东思想错了,说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错了。如反思反到这种程度,你还认为他们是在反思上山下乡的对错吗?不能否定,社会上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知青问题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因为在这里,他们认为可以找到更多的同情者。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十九大党章里写的,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段话,我觉得现在阶级斗争在思想领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两种思想的斗争,如不是这样,那它表现在哪里呢,总不会是一句空话吧?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毛泽东同志又在《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时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反思离不开质疑,也离不开认真,科学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我想我们只要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这二条指示认真去思考,去实践,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