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30年前不一样了
张海鹏
大众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社会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一点中国近代史,对正在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增加一种前进的动力,增加一种正能量,是我们乐于为之的。这是我们撰写这本《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的出发点。
普及本的中国近代史书,以往已经出版很多本,还有必要再增加一本吗
普及本的中国近代史书,以往已经出版很多本,特别是20世纪70-90年代,出版的同类读物数以百计。还有必要再增加一本吗?应该说还是有必要的。时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渴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中国近代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远比过去清楚了,学术研究的进步也很大。过去的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对这个客观存在的认识,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前进,随着新史料的发现,人们回思历史,总是难免有某种新鲜感。近三四十年来,由于国家的对外开放,学者们利用历史资料,特别是利用国内外的档案史料的方便程度,与三四十年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较之过去更客观、更深刻、更全面。这就为本书引用海峡两岸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正确观点提供了方便。
再说,20世纪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下限都是到1919年,这是30年前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此后,中国近代史学界的眼光发展了,他们认识到,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只是中国近代史的前半部分。如果把1919-1949年的历史加上去,中国近代史就完整了。1840-194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了。我们是从社会性质的角度来定义中国近代史的。1949年10月以后的中国历史,就成为中国现代史了。今天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完整概念,已经与30年前不一样了。
所以,今天再写一本中国近代史,与三四十年前相比,基本内容、基本形象是不大一样的。读者如果拿这本书与从前出版的同类书名的近代史书相比较,就会发现这个鲜明的特点。
“沉沦”与“上升”同时并存,也不能解释整个中国近代史
以往人们常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这是半个世纪前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解说。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对独立国家而言的,半封建是对半资本主义而言的。半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并存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说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也有它合理的地方,因为它看到了在“沉沦”、屈辱的中国,仍然存在着“上升”的因素。但说在“沉沦”的过程中始终“包含着向上的因素”,“沉沦”与“上升”同时并存,也不能解释整个中国近代史。
我们应该这样思考:以往从近代中国80年的历史看,主要只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沉沦”,这是因为那时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局限了自己的眼光。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近代中国110年的历史看,就豁然开朗了。帝国主义侵略确实使中国社会发生“沉沦”,使独立的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伤。但是,“沉沦”也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唯一标志,换句话说,近代中国社会也不是永远“沉沦”下去。这就是说,即使是“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个“深渊”也应该有一个“底”。
这个深渊的“底”在哪里?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最大的打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加重了,西有英国对西藏的大规模武装侵略,东有日俄在东北为瓜分中国势力范围进行的武装厮杀,北有俄国支持下外蒙古的独立运动,南有日本、英国、法国在中国台湾、九龙租借地和广州湾租借地的统治;到1915年以后,又有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日本出兵青岛和山东以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至极点。看起来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极为混乱,毫无秩序、毫无前途。这正是“沉沦”到“谷底”的一些表征。
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起来,并导演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悲喜剧,这次革命失败,中国人重新考虑出路。于是,新文化运动发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了,马克思主义大规模传入并被人们接受也在这时候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从这时改弦更张,重新奋斗。中国共产党在这时候成立并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明确主张。我们可以看出,从这时候起,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所谓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所谓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这不是说历史的“沉沦”时期没有奋斗,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有过不少次的奋斗,但是,由于觉醒程度不够,物质力量不够,斗争经验不够,那时候中国人民的奋斗还不足以制止中国社会的“沉沦”;在历史的“上升”时期,不是没有屈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甚至比以往历次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损害还要严重,但由于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艰苦奋斗,中国社会不仅避免了继续“沉沦”,而且赢来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造就了基础条件。
以上所说,就是本书所把握的两个方面。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本书正是按照这个发展规律,来安排章节,来铺陈历史的。我们希望读者阅读后,能够掌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这个规律。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我是在1998年得出的,并且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近20年来,这个规律性认识,在中国近代史学术界,似乎未见反驳。今天,我对这个规律性认识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