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汕尾红色教育培训 > 资讯 > 林爱玥:为什么说毛主席和周总理是一辈子的战友

林爱玥:为什么说毛主席和周总理是一辈子的战友

-

11:29

分享
来源:作者:

为什么说毛主席和周总理是一辈子的战友?

林爱玥

  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43周年,很多战友都发了纪念文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铺天盖地的纪念说明老百姓对周总理和对毛主席一样,感情都是很深的。然而,在这样浓重的纪念氛围中,也有某些人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借助某些无法求证的“回忆录”,抹黑和攻击周总理。

  当下,某些人为了抹黑毛主席,将毛主席说的一无是处,而将毛主席的战友个个都说的高大上,这是一种很低级也很幼稚的“低级黑”,因为毛主席的光辉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任何人都抹黑不了的。此外,还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毛主席是完美无缺的,不过毛主席身边的战友则个个都是不值一提的,说起来,这种说法就是有点高级黑的味道了,毛主席固然是伟大的,如果说毛主席身边的战友特别是几乎共同战斗了大半辈子的周总理如果一无是处的话,这到底是“衬托”毛主席伟大呢,还是攻击毛主席识人不明用人不察?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是世所公认的“铁三角”,毛主席是天才的决策者,周总理是忠诚的执行者,如果一定要说私交的话,就算毛主席对周总理没有像对罗荣桓元帅那样“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情深意重,那也肯定是非常信任的,至于周总理对毛主席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我看来只能用“崇拜”来形容。“崇拜”一词可能有些人不爱听,但这肯定是事实。朱总司令曾说“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都是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我是相信毛主席的,一生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朱总司令在生命尽头时的愿望是“我要去看望主席”,想必这也是周总理生命最后一刻的最大心愿吧。这就是一辈子战友之间的情感,那些挑拨离间的小技俩是注定要失败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放着公开的党史、国史不读,偏对那些打着所谓“绝密”、“解密”旗号的信息那么感兴趣。话说,任何事情都是有联系的,如果一个人从冰山之上推断不出冰山之下的信息,那不能怪冰山之下的信息隐藏的太深,而只能怪人太蠢。

  最近几年,每逢周总理诞辰或者逝世纪念日,一小部分人就会趁机对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提出质疑,时间如此微妙,如果不是认知水平的问题的话,就让人不得不对这些人的动机产生怀疑了。同时,如果说这种质疑来自于公知的话,那我很可能一笑了之,因为那些公知为了抹黑党和国家的历史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不过,这一次情况有点不一样,因为这种质疑的声音一部分来自号称热爱毛主席的人,因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周总理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光辉的,但是光辉之中是否有瑕疵?我相信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毕竟,人无完人,周总理也不例外。例如,从第五次反“围剿”到湘江血战,这一段时期内红军的惨败周总理都是负有一定责任的,虽然我们现在都把锅甩给了“王明路线”,但是,作为红军当时最高军事指挥官之一的周总理,要说没有一点责任,那也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再例如,在建国后的“冒进”与“反冒进”的过程中,周总理的意见与毛主席是相左的,但是,当时周总理也在大会小会上做了大量的检讨。瑕不掩瑜,这些事我相信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一些人攻击周总理的借口。

  我曾将毛主席和周总理称为“一生的战友”,有人对我提出了质疑。我曾说过,我公众号粉丝不多,但是,粉丝不多也有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活跃的粉丝我都熟悉,我了解他们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情和忠诚,因此,往往我的粉丝对我观点的质疑会引起我强烈的触动和反思。刚好今天是周末,我就战友提出的疑问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希望能够在讨论和碰撞中达成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研究历史,或者说学习历史,我们应该尽可能引用权威的资料,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回忆录》和《传记》之类的历史材料,但是,我觉得的“孤证不立”,特别是对《回忆录》和《传记》这种会大量掺杂个人感情的材料更要慎重看待,同时,对于《回忆录》和《传记》要比对着看,如果实在无法比对验证的话,不管观点多么“震撼”,都只能搁置一边而不能当成具体史实。

  【1976年1月8日上午九时五十七分,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同日下午,工作人员为毛泽东读周恩来逝世讣告清样。毛泽东听着,紧锁眉头,两眼流泪,一言不发。

  1月14日,听工作人员读邓小平一月十二日送审的周恩来的悼词稿后,毛泽东批示:“同意。”毛泽东在听工作人员读近三千字的悼词稿时,难以控制情绪,失声痛哭。

  1月15日,周恩来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考虑到毛泽东病重,没有安排他出席追悼大会。当天,身边工作人员曾问是否参加追悼大会,毛泽东拍着腿说:“我也走不动了。”

  (以上粗体文字引自《毛泽东年谱》下册第六卷第633-634页)】

  从这一段文字中的“两眼流泪”、“失声痛哭”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感情,理由很简单,如果毛主席不是对周总理有着真挚且深厚的感情的话,那么,恐怕我们只能将毛主席归于“奥斯卡演员”了,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毛主席对周总理有着深厚的感情,又怎么可能会“放鞭炮庆祝(周总理逝世)”呢?

  关于毛主席为何没有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在《周恩来最后600天》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

  【周恩来追悼会后第三天,即1月18号,周秉钧和周秉德前往西华厅。周秉德问起,伯伯病重的时候,主席有没有去看?

  邓颖超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们知道,主席对你们伯伯是那么器重,两个人几十年的这种革命战友出生入死,你伯伯后来的形象,如果主席去看他,两个人都会伤心,这样对两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有很不良的刺激,所以中央不同意主席去看他。

  1976年1月8日早晨周恩来咽下最后一口气,毛泽东正卧床看书。他又是一夜没有合眼。

  总理的追悼会定在1月15日下午召开。在这之前,轮椅、氧气袋,一切抢救措施都准备好了,准备毛泽东去参加追悼会的。可是14日的晚上,毛泽东病情又出现反复。他呼吸困难,根本坐不起来,更不用说是站起来了。中央考虑到毛泽东病重,便没有安排他参加有关周恩来逝世的一切活动。

  据张玉凤回忆:我一直守候在侧,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这个普通人的心中,一直存有一线希望,或许会有四年前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那样的突然决定,或许也能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一句憋在我心里许多时的话,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像孩子般冒昧地问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一直处于悲伤中的主席,这时,一只手举着还没有来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略微翘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对我说:“我走不动了。”

  就这样,毛泽东没有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那天晚上,在毛泽东看电视的时候,护士和陪同他的人发现他是流着眼泪看完的电视。】

  对比《周恩来最后600天》和《毛泽东年谱》两者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表述上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说,这才更贴近历史的事实。

  那么,在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是否有放过鞭炮呢?有的!

  【1976年1月30日,农历除夕,毛泽东让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值班的身边工作人员到屋外放点鞭炮。

  据张玉凤回忆:毛主席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侧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饭后,我们把他搀扶下床,送到客厅。他坐下后头靠在沙发上休息,静静地坐在那里。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看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鞭炮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们心里都明白,主席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我们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

  (以上粗体文字引自《毛泽东年谱》下册第六卷第635页)】

  老实说,我不知道毛主席“放鞭炮庆祝(周总理逝世)”的说法到底从何而来的。我就在想,是否说有人将1月30日的“放点鞭炮”有意的“移花接木”了,又或者是无意的记错时间了。毕竟,《回忆录》不是日记本,记错时间地点的事在所难免,如果是无意的,那也情有可原,如果是有意的“移花接木”,那只能说在给读者挖坑了。

  还有人提及也许是1976年3月5日(周总理生日)“放鞭炮”,根据《毛泽东年谱》,1976年3月4日-3月9日空缺,我们可以理解成期间毛主席在治疗,而毛主席治疗是有详细的记录的。至于,毛主席是否有闲情在治疗期间“放鞭炮”,这一点,查一下当年的治疗记录就能很清楚,并不会成为“谜案”。

  其实,我们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周总理追悼会当天,毛主席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甚至已经到了随时需要抢救的地步,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如此孱弱了,他怎么可能还有心思“放鞭炮庆祝”,这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

  我知道有些人因为受了某本回忆录的影响,对周总理产生了非常不好的看法,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无法印证的“回忆录”都是“孤证”,孤证不是说一定靠不住,但是,在评价周总理如此光辉的伟人时,引用某些个人的只言片语是很难站得住脚的,更是对周总理的大不敬。

  作为一个普通的吃瓜群众,几年来,我坚持在网络上与那些丑化毛主席的无耻败类们争锋相对,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党史国史,维护毛主席是情之作系,维护党史国史是义之所在,这或许就是“政治意识”吧,也希望战友们能够提高政治站位。试想一下,如果顺着一些人的思路丑化周总理,对党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呢?言尽于此吧!

cache
Processed in 0.00929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