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约农会旧址

10 2024-09

11:51

分享
来源:作者:

b59812ed5f8b7e803e1c091823e331f1

简介

赤山约农会旧址位于海丰县城龙山西侧。旧址坐北向南,面宽约10.6米,进深约6.8米,面积72.1平方米左右。原为明朝所建的灵雨庵。因年久破旧,1965年拨款按原貌重建。

1922年7月海丰六人农会成立后,以彭湃为首的农会成员继续发动赤山约各村农民参加农会,他们通过讲演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思想的改造。农会规定反对"互相夺耕"、反对地主"加租易佃",以保护农会会员的利益;领导农会会员开展反对码头捐的斗争,最终城里的土豪劣绅放弃了码头捐;农会公开出面调解农民内部的矛盾。农会切实为农民谋利益的一系列行为,以及领导农民和地主劣绅斗争并取得的胜利,使得农会的影响不断扩大。同年10月,会员发展至28个乡村3390人,成立大的农会的条件成熟了。

1922年10月25日,赤山约农会在灵雨庵正式成立,即以灵雨庵为会址。在成立大会上,500多农会会员济济一堂,海丰中学校长黎越延、第一高等小学校长杨嗣震都出席了大会并发表演说。大会选举黄凤麟为农会会长。大会以后,各地要求加入农会的人员迅速增加,每天平均达到10人。赤山约农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基层农会。它规定,加入农会的人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谈话批准入会后发给会员证。赤山约农会发表了宣言和《农会利益》传单,《农会利益》传单实际上是赤山约农会的斗争纲领和工作范围。

赤山约农会成立后,除了继续开展宣传和发展农会组织以外,还举办了一些深受农民欢迎的公益事业,如开办农民医药房等。赤山约农会影响迅速扩大,不久,在海县城的东南西北,接二连三地成立了约农会。海丰农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赤山约农会旧址于1961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员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宫红场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式纪念旧址,内有红台、彭湃烈士铜像、红二师、红四师纪念亭等。1957年开始设专人管理,后来成立红宫红场故址纪念馆专职保护。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7月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no cache
Processed in 0.28646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