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培训首页 > 汕尾红色教育培训 > 资讯 > 车桥战役:一次虎口拔牙的歼灭战

车桥战役:一次虎口拔牙的歼灭战

-

16:36

分享
来源:作者:

车桥战役一次虎口拔牙的歼灭战

朱姝璇

战斗简介

车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对日伪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从1944年3月5日开始,至6日结束,历经车桥攻坚、芦家滩打援、战略转移3个阶段,共歼日军大队长以下465人(含俘24人)、伪军483人(含俘168人),摧毁碉堡53座,“首创了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此役胜利,打乱了日伪军“扩展清乡”“强化屯垦”计划,使苏中地区成为比较稳定的后方基地,为我部队整训、准备战略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役胜利,还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成为苏中敌后战场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讲评析理

车桥战役,新四军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以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对日军重要设防据点实施攻城打援作战,创造了新四军华中地区歼灭战的范例。鉴古而知今。全面客观剖析车桥战役的制胜机理,充分汲取其精华养分,对于提高研究战例效益,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役筹划,应注重着眼全局,抓住关节。车桥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胜利,首先得益于战役筹划时着眼全局,抓住关节。第1师兼苏中军区将进攻方向准确定位在淮宝东部,正是立足于苏中实际,根据华中战略全局做出的统筹考虑。一是该地区位于日军两师团结合部,若被攻击,负责该区防务的日军第65师团主力远在徐州,难以及时增援,相邻第64师团出援可能性极低,便于速战速决。二是新四军第3师第7旅位于两淮以东地区,保障了第1师北侧后安全。实际上在车桥战役中,第7旅攻克了涟水、车桥间的朱圩子据点,有力地配合了车桥战役。三是该地区为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的连接部,控制该地有利于沟通四区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实施战略机动。

而要打开淮宝东部地区局面,则必须攻取车桥。攻取泾口还是车桥,是第1师领导考虑的重点。最终定下攻取车桥的决心,主要出于以下原因:一是车桥为该地区敌指挥中心,拿下车桥,则泾口、曹甸之敌顿显孤立,可能不打自撤,使战役得到最佳效果;二是车桥处于敌中心地区,进攻行动易出敌不意、出奇制胜;三是车桥周围地形比泾口更加有利于攻击部队的迅速接近;四是日伪军主要增援方向可能来自淮安,而在车桥西北芦家滩一带,有良好的天然伏击阵地,有利于歼灭来援之敌。事实证明,正是抓住了车桥这个关节点,才能迅速达成作战目的,进而盘活了苏中抗战全局。可见,在未来实施战役筹划时,应该着眼战役全局,从战略高度谋划战役行动,抓住制胜关节点,以局部精确谋划推动全局整体谋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从而为取得战役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战役行动,应注重周密准备,战术灵活。车桥战役的胜利,还源自周密的战前准备和灵活的战术指挥。为进行车桥战役,新四军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一是详细进行现地侦察。早在1943年,粟裕等人就不断穿行于车桥、曹甸等据点附近地区,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了实地调查。战前,又对车桥周围和芦家滩设伏阵地反复做了详细现地侦察。二是重新编组战斗序列,适当调整组织和干部,统一指挥机构,明确任务分工。三是周密制定作战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作了周密分析,研究了各种预案,对部队集中的时间、地点、开进路线、攻击时间等做了精密的计算和要求。各部均根据担负的任务和实地情况进行了战前预演。四是统一调配弹药、器材,组织情报站、野战医院、运输站,特制一批攻坚器材和通信联络工具,征集大批船工和船只,加强了后勤保障。五是进行充分的战前动员,颁布了战时奖惩条例,各团组织突击队、突击组,并开展了战斗竞赛活动。

在战术运用上,车桥战役打出了攻坚与打援并举的组合拳,成为游击战与运动战紧密结合的典范。战前,新四军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长途越点奔袭,辅以破袭战,出敌不意,击敌要害。战斗中,新四军以强攻和阻击为主,辅以偷袭,正面以分散的战斗小分队灵活运用包围迂回、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个攻克敌碉堡;同时准确判断敌增援方向,构筑阻击阵地,预设地雷,并在敌必经要道一侧配置强大机动兵力,组成若干突击队,采取“放过先头、突击中间、连续出击”的方法,分批歼灭援敌,既以攻坚调动敌人增援,又以打援保证攻坚胜利,两者密切配合,交相呼应,最终取得了战役胜利。未来作战,战役行动将更加复杂多变,在进行战役准备时应时刻警醒、统筹考量,做到及早准备、周全细致、利益兼顾。在战术上更要强调灵活主动,以变应变,变中求新,如此才能出奇制胜,胜敌于无形。

战役保障,应注重依托地方,军地互补。车桥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过硬的战役保障。战前,攻打车桥得到淮宝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各区、乡纷纷建立支前机构,反复召开会议,讨论和落实各项具体支前任务,确保做到“一切服从前线,一切为了前线胜利”;进行深入动员,提出了“新四军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的响亮口号,积极拥军支前。一是积极供应粮草、油盐、茶水等日常生活用品,仅宝应县安丰镇就筹集了近五万斤粮食;二是协助部队制作云梯和其他攻坚器材;三是组织担架队,筹集担架100余副,组织车辆船只运送部队、民工和枪炮弹药等军需物资;四是通过站岗、侦察、送信、运送伤员、直接参战等多种方式,协助主力部队作战。正是淮宝人民的踊跃支前,为新四军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物资,发挥出人民战争的巨大优势,为车桥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未来作战,要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强化能打胜仗能力,就要坚持把战争能力蕴藏于国家和民众之中,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科技力对军队建设的支撑作用。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cache
Processed in 0.00604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