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
陈德,出生于1908年,在海丰县黄羌镇东升塘肚村长大。东升塘肚是一个四面高山环绕,只有一条狭窄小路通向外面世界的小山村。从小在大山中长大的陈德,长得身高体健,且胆识过人。
陈德的爷爷叫陈崇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陈仰明,小儿子叫陈仰起。陈仰明有三个儿子,分别叫陈王先、陈德、陈振平。陈仰起有两个儿子,叫陈皇和陈真。
1923年至1924年,杨其珊和他的战友们经常来到塘肚村陈德的家里。每当杨其珊他们上门,陈德和兄弟们都会围着他们,听他们说山外面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聆听,山里的孩子渐渐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1925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打到了海丰,收复了公平,农会的旗帜插遍了黄羌的每一个村落。陈德的堂哥陈皇再也坐不住了,他走出大山,参加了农民自卫军。
陈皇参加农民自卫军后,经常随县农民自卫军四处出击。每一次作战回来,四个兄弟就是他最好的听众。陈德几次叫陈皇带上他,陈皇总说他还小。
1925年眨眼就过去了,1926年8月,彭湃亲临黄羌考察,划黄羌为农军防地。消息传出,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前来报名参军。陈德和堂哥陈真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走出家门,参加了农民自卫军。
陈德跟两位堂哥陈皇、陈真同在一个连队,他们平时一起参加训练,一起生活。军队的生活使他们懂得了许多,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国民党把屠刀砍向共产党人,许许多多的革命者成了国民党屠刀下的冤魂。消息传到黄羌,民众义愤填膺,但他们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反而激起了强烈的斗志。5月9日,海城在强敌的进攻下失守,陈德的两位堂兄弟陈皇、陈真随连队按上级的指令向莲花埔仔洞撤退。当部队进入埔仔洞时,被早就埋伏的敌人包围了。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战士们在连长的指挥下分班突围。陈皇与一个班的战士负责掩护,陈真与另一个班的战士向敌人的侧翼攻击突围。
由于敌人兵力多、武器优,又是以逸待劳,负责掩护的一个班的战士很快全部牺牲。陈皇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血洒沙场,壮烈牺牲。
陈真与战士们突围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山洞,他跟战士们隐藏在洞口。山上的敌人发现我军战士一下子消失了,派了十多个人下山搜索。此时,我军一名战士发现山洞是可以穿过山那边的。正当大家想进洞时,敌人发现了我军战士,子弹如雨点一样射了过来。陈真沉着应付,叫战友们进洞,他守在洞口。敌人很快就到了眼前,陈真看看身后的战友全部进了山洞,他的枪也没了子弹,于是毅然地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莲花埔仔洞“两陈”同时殉难,陈德得到消息后,牙根咬得咯咯响,他没有流泪,只是心中涌动着仇与恨。
1927年10月,红二师在黄羌朝面山成立。10月25日,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发布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作战命令。陈德所在的赤卫队接到配合红军攻击敌人的命令。
10月28日,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陈学顺团,调集了一个营的兵力及保安队共1000多人袭击黄羌革命根据地。陈学顺哪里知道,黄羌军民早就把刀磨好了,没想到他却自己送上门来。1000多人的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在红二师官兵及黄羌赤卫队的四面攻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陈德在攻击令发起后,从隐蔽处跃起,挥起大刀如猛龙过江,所到之处如秋风扫落叶,敌人一颗颗头颅被砍落地下。杀红了眼的陈德把敌人追得屁滚尿流。陈德一战成名,从此,黄羌军民无人不知东升塘肚的陈德。
1929年10月,陈德参加红军四十九团并被任命为二连连长。
1930年2月,红军四十九团从黄羌石头坪出发,经激石溪,进攻河田、河口的敌人。敌人以为墙高人多,不把红军四十九团战士放在眼里。当红军四十九团战士攻击到城下时,敌人傻眼了,一个个如小老虎一样的红军战士,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眼都不眨一下。坚持不到一小时,河田圩的敌人就投降了。河口的敌人更不经打,几颗手榴弹掷过去,就乖乖出来缴械了。陈德所带领的连队担任主攻,但他感觉还未过瘾,战斗就结束了。接下来,红军四十九团三营在河口休整待命。陈德利用休整之时加紧训练部队,经常手把手教战士射击或拼刺刀。到了3月,陈德才受命带队回到黄羌石头坪。4月上旬他又与战友们一起进军陆丰,陆丰敌人惊闻红军四十九团再度来袭,望风而逃。4月下旬,红军四十九团东上大南山,帮助潮州、普宁、惠来民众暴动。在攻击普宁流沙时,敌人负隅顽抗。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由于我军缺少攻城的重武器,许多战友冲到城下就倒下了。陈德看到一个个战友倒下,心如刀割,于是猛地从身旁的一位战友手中夺过炸药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连滚带爬向敌人的墙下逼近。敌人发现了陈德,几挺机枪一齐向他扫射过来。陈德身体多处中枪,倒在了血泊中,一代英雄连长,战死沙场。
东升塘肚的“三陈”故事一直以来在民间流传,一代又一代黄羌民众从故事中得到教育、受到激励。